早读 | 骨科查体要点,本文帮你全面掌握!

2025-10-21

查体的一般原则





A. 充分暴露

B. 双侧对比

C. 先健侧后患侧

D. 先健处后患处

E. 先主动后被动

F. 全面、反复、轻柔、到位




常用检查用具





度量用具:卷尺、关节量角器、划线笔等。

image.png


神经检查用具:叩诊锤、棉签、大头针等。

image.png

叩诊锤




基本检查方法





骨科基本检查法:包括视、触、叩、听、动、量,其中视诊、触诊、动诊、量诊是骨科体检的重点。





视诊


步态


(1)肢短步态:肢体短缩约2cm以内时,由于骨盆倾斜代偿而无跋行。肢体短缩在2cm以上时,患者常以患侧足尖着地或健肢屈膝行步。

(2)疼痛步态:当患肢负重疼痛时,步态急促不稳,患肢触地相缩短,而双足触地相延长。

(3)强直步态:由于创伤、炎症等原因导致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强直时,可产生各种不同的强直步态,如髋关节强直呈鞠躬步态或足尖步态,膝关节强直多呈足尖步态或划弧步态,踝关节强直多呈鞠躬型跛行。

(4)摇摆步态:多见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与臀中肌瘫痪者。若发生在双侧,行走时躯干交替向左右倾斜,又称鸭步。

image.png

(5)剪刀步态:多见于脑瘫患者,步行时一侧肢体总是插至对侧肢体前方,前后交叉移动。

(6)压腿步态:多见于脊髓灰质炎后股四头肌麻痹患者,患者以手掌按压患膝上方才能行走。

image.png

(7)跟行步态:多见于胫神经麻痹患者,足不能跖屈。

(8)跨阈步态:多见于腓总神经麻痹患者。由于足下垂,行走时必须高抬患肢才能跨步,以免跌倒。

(9)外八字步态:多见于臀肌挛缩患者,行走时双下肢呈外旋外展位行走。

(10)痉挛性步态:各种脑部、锥体束、脊柱及脊髓病变导致的偏瘫、截瘫、脑瘫等都可产生痉挛性步态。偏瘫多呈划圈步态(割草步态),严重者呈跳跃步态。截瘫呈特有的摇摆步态(公鸡步态)。


image.png


姿势、轴线


image.png

身体直立位的正常

1、背面观   2、侧面观

2、局部有无发红、发绀、色素沉着、发亮或静脉怒张。

image.png

3、软组织有无肿胀、淤血等。

image.png

4、肌肉有无萎缩或肌肉纤颤动。

5、有无包块,颜色如何。

image.png

6、瘢痕、窦道、创面、分泌物及其性质。

7、伤口形状与深度,有无异物残留及活动性出血。

8、有无畸形,如肢体长短、粗细或者成角畸形。

image.png





触诊


1、压痛:部位、深度、范围、程度和性质

2、各骨性标志有无异常

3、有无异常活动及骨擦感

4、局部温度和湿度,双侧对比。


image.png

皮温计


5、包块:部位、硬度、大小、活动度、与邻近组织关系、波动感。

image.png


6、肌肉有无痉挛和萎缩





叩诊

     

主要检查有无叩击痛

1、轴向叩击痛(传导痛)

2、棘突叩击痛

3、脊柱间接叩痛

4、神经干叩击征(Tinel征,叩击关节神经支配区,检查有无支配皮区的放电样麻痛感或蚁走感)

image.png





听诊


1、弹响和摩擦音

2、骨传导音

3、肢体血流杂音





动诊


1、主动运动

(1)肌力测定

0级   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   

1级   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   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离床面。   

3级   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抵抗助力。   

4级   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但不完全。  

5级   肌力正常

(2)关节主动运动功能

(3)角度测量


2、被动运动

(1)与主动运动方向相同的被动运动。

(2)与主动运动方向不同的被动运动,如牵拉挤压、侧方挤压等。

image.png


3、异常活动

(1)关节僵直

image.png

(2)关节运动范围减小

(3)关节运动范围超长

(4)假关节运动





量诊


1、肢体长度测量,骨性标志点

image.png

下肢长度测量:

  • 髂前上棘至内踝尖(间接长度)

  • 大转子至外踝下缘(直接长度)

  • 大腿长度:大转子至膝关节外侧间隙

  • 小腿长度:膝关节内侧间隙至内踝下缘


上肢:全长自肩峰至尺骨茎突或中指尖。上臂由肩峰至肱骨外上髁。前臂自尺骨鹰嘴至尺骨茎突,或自肘关节至桡骨茎突。

image.png

2、肢体和关节周径测量


image.png

大腿周径测量(髌骨上10-15cm)

image.png

小腿围测量(小腿肌肉最粗处)


3、肢体轴线测量

image.png
image.png


4、关节运动角度测量

image.png




肩关节检查





视诊

  • 应注意肩和肩胛骨的高度,并在后方,两侧对比。肩呈圆弧形,脱位后可变为方形,故称方肩。

  • 先天性高肩胛患者患侧明显高于健侧。

  • 斜方肌瘫痪表现为垂肩,肩胛骨内上角稍升高。

  • 前锯肌瘫痪向前平举上肢时表现为翼状肩胛。

image.png


图片





触诊

  • 应明确孟肱关节、肩锁关节和胸锁关节的稳定性。可在皮下摸到锁骨的全长;在病人后方检查时,可作两侧比较。肩胛骨的喙突端、肩峰端与肱骨大结节形成正常的肩三角,可用于检查肩关节的正常关系。若有骨折或脱位,肩三角即呈异常。

肩部常见的压痛点:

  • 结节间沟——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炎

  • 肱骨大结节——冈上肌腱损伤

image.png


图片





动诊 量诊

包括内收、外展、前屈、后伸、内旋、外旋


image.png





特殊检查

杜加斯(Dugas)征:

正常人将手放在对侧肩上,肘能贴胸壁;肩关节前脱位时伤侧手放在对侧肩上,肘不能贴胸壁,此为杜加斯征阳性。


图片





肩关节外展试验

肩袖病变时(冈上肌腱炎),肩关节外展60º一120º范围,产生明显疼痛,小于60º或大于120º时疼痛消失。


图片




肘关节检查





视 诊

提携角的改变:正常提携角为5°~15°;>15°为肘外翻;<5°为肘内翻。

image.png
image.png





触诊

  • 当肘屈至90度时,旋转前臂,可在肱骨外上髁下感到桡骨头旋动。在肘后,可摸到肱骨外上髁、肱骨内上髁和鹰嘴突。

  • 肱骨外上髁炎时,在外上髁处有局部明显压痛。





动诊

在肘关节完全伸直时,做内外翻试验,出现异常的侧方运动,则考虑肘关节侧副韧带断裂或内、外上髁骨折。

图片






量诊


  • 自肩峰至肱骨外上髁为上臂长度。

  • 自肱骨外上髁至桡骨茎突尖端为前臂长度。

  • 自肩峰至桡骨茎突尖端或中指尖端为上肢长度。


image.png





特殊检查

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图片
图片






腕伸肌紧张试验(Mills sign)

肘部伸直,腕部屈曲,将前臂旋前时,肱骨外上髁部疼痛为阳性。

图片




腕关节检查





视诊

主要观察鼻烟窝的形态变化及腕关节有无尺、桡偏及垂腕改变,腕关节功能位是20°~25°背伸,约10°尺偏。





动诊

图片





特殊检查

握拳尺偏试验(Finkelstein征):拇指在其余四指之下,使腕关节做被动尺偏,桡骨茎突处疼痛为阳性,提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图片




髋关节及骨盆检查






视诊

  • 充分显露双侧髋关节,对比髋的前、后和侧方,有无畸形和肿胀,肢体有无长短,肌有无萎缩。同时检查病人的站立姿势和步态。观察股骨大转子的高度,臀部、膝和足的位置。

  • 髋关节慢性感染时,常呈屈曲内收畸形。

  • 髋关节后脱位时,常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

  • 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时,患肢常呈外旋畸形。




触诊

  • 检查压痛点,有否肿胀和肌痉挛,特别是内收肌痉挛,是髋关节疾病的早期表现。

  • 髋关节感染性疾病局部多有红肿,发热和压痛。

  • 外伤性脱位的患者可有明显的局部不对称性突出。

  • 骨盆分离挤压征对骨盆骨折有诊断意义。





动诊

图片





量诊

  • Shoemaker线(髂转线):正常时,大转子尖与髂前上棘的连线延伸,在脐上与腹中线相交,大转子上移后,该延线与腹中线相交在脐下。

  • Nelaton线(髂坐线):患者侧卧并半屈髋,在髂前上棘和坐骨结节间画线,正常时此线通过大转子尖。

  • Bryant三角:患者仰卧,从髂前上棘垂直向下活向大转子尖各画一线,再从大转子尖向近侧画一水平线,构成一三角形,大转子上移时底边比健侧缩短。

图片





Shoemaker(髂转线)

从大转子顶至同侧髂前上棘作一连线向腹壁延长(即Shoemaker线),正常情况下,上延长线在脐或脐以上与腹中线相交。当有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时,大转子上移,则此延长线在脐以下与腹中线相交,为此征阳性。

图片





Nelaton线(尼拉顿线)

患者仰卧位,髋部屈曲45-60°,由髂前上棘至坐骨结节划一连线,正常时股骨大粗隆顶点恰在这条连线上。如股骨大粗隆顶点超过此线以上,说明有大粗隆上移,表明有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

图片
图片





Bryant三角(布瑞安三角)

  • 患者取仰卧位,由髂前上棘向床面做一垂线,自大粗隆顶点与身体平行划一线与上线垂直,构成一直角三角形,称为布瑞安三角。

  • 如一侧底边变短,说明该侧大粗隆顶点向上移位,提示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

图片
图片





髋关节特殊检查

  • 滚动试验—急性髋关节炎;

  • “4”字试验—骶髂关节及髋关节内有病变或内收肌痉挛;

  • Thomas sign—见于髋部病变和腰肌痉挛;

  • Trendelenburg test(单足独立试验)—见于臀中、小肌麻痹,髋关节脱位及陈旧性股骨颈骨折;

  • Allis sign(艾利斯征)—髋关节脱位、股骨或胫骨短缩;

  • 望远镜试验--多见于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特殊检查--“4”字试验(Patrick征):患者仰卧平躺,健肢伸直,患肢膝关节屈曲90°,屈髋后外展将小腿外旋放在健腿上,(即两腿构成一个“4”字),一手固定骨盆,下压患肢,以观察是否诱发同侧骶髂关节疼痛,常见髋部疾病和骶髂关节疾病。


图片


特殊检查--Thomas征(托马斯征):又称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患者仰卧位,充分使健侧屈膝屈髋,并使腰部贴于床面,如患髋不能完全伸直,或腰部出现场前突畸形为阳性,此时记录患髋屈曲角度。常见于髋部病变和腰肌挛缩。

图片


特殊检查--Trendelenburg征:又称单足站立试验,患者背对检查者,健肢屈髋屈膝上提,用患肢单独站立,如发现健侧骨盆及臀褶下降为阳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臀中小肌麻痹、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等,对侧骨盆不但不能抬起,反而下降,为单足站立试验阳性)。


图片


艾利斯(Allis)征:又称下肢短缩试验。患者仰卧,双髋、双膝屈曲,两足跟并齐平放于床面上,正常者两膝顶点应该在同一水平。如一侧膝低于对侧膝,即为阳性,说明患肢有短缩(股骨或胫、腓骨短缩)或有髋关节脱位。

图片


蛙式试验(髋关节屈曲外展试验)

双髋关节和膝关节各屈曲90°时,正常新生儿及婴儿髋关节可外展80°左右。若外展受限在70°以内时应怀疑髋关节脱位,若检查时听到响声后即可外展90°表示脱位以复位。

图片


将患儿两膝和两髋屈至90°,检查者将拇指放在患儿大腿内侧,食指、中指则放在大转子处,将大腿逐渐外展、外旋。如有脱位,可感到股骨头嵌于髋臼缘而产生轻微的外展阻力。然后,以食指、中指往上抬起大转子,拇指可感到股骨头滑入髋臼内时的弹动,即为Ortolani试验阳性。


图片


Barlow试验与Ortolani试验操作相反,检查者使患儿大腿被动内收、内旋,并将拇指向外上方推压股骨大转子,可再次感到一次弹动。

提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图片




膝关节检查





视诊

主要观察膝关节有无肿胀,股四头肌有无萎缩,膝关节有无内外翻,髌骨是否异常,及下肢力线等。

图片


幼儿和儿童

图片





触诊

  • 是否明显疼痛,         

  • 疼痛部位/性质,

  • 腘窝是否肿块

  • 肿块的大小/活动度等。





动诊

膝关节伸直位为中立位即0°,屈曲120°~150°,过伸5°~10°。伸直位无侧方活动,屈曲时内旋10°,外旋20°。


图片





量诊

量膝关节周径,以髌上缘、下缘为标准测量小腿、大腿周径,肢体长度。

1、肢体长度测量,骨性标志点

图片

下肢长度测量:

髂前上棘至内踝尖(间接长度)

大转子至外踝下缘(直接长度)

大腿长度:大转子至膝关节外侧间隙

小腿长度:膝关节内侧间隙至内踝下缘


2、肢体和关节周径测量

图片

大腿周径测量(髌骨上10-15cm)

图片

小腿围测量(小腿肌肉最粗处)





膝关节 特殊检查

浮髌试验:患者仰卧位,检查者用一手虎口置于髌骨上缘,手掌放于髌上囊,向远侧端挤压推动,使关节液集中于髌骨下。另一手的示、中指髌骨向下压。如感觉髌骨浮动或有撞击股骨髁的感觉为阳性。一般膝关节内有50 ml液体才出现阳性。


图片


图片


【前抽屉试验】患者仰卧,屈髋45°,屈膝90°,小腿旋转中立位,放松。检查者双手抓住胫骨近端,两拇指置于前方关节线水平,施加向前拉力,如胫骨前移超过5mm,即为阳性,提示前交叉韧带损伤。

注意事项:

  1. 建议两侧对照,排除多发韧带松弛症。

  2. 正常情况下股骨内髁应位于胫骨内侧平台后方1cm(台阶征),检查前需确认此关系,否则会将后交叉韧带损伤误认为前交叉韧带损伤。

  3. 急性损伤无法屈膝达90°或肌肉紧张度较高的患者不适用,必要时可在麻醉下操作以提高检出率。


图片


【后抽屉试验】检查姿势同前抽屉试验,但施加向后的推力。如胫骨后移超过5mm,即为阳性,提示后交叉韧带损伤。为评估单纯后交叉韧带损伤最敏感的检查。

图片





内外侧副韧带检查

【外翻应力试验】患者仰卧,放松,检查者一只手置于膝外侧,另一只手置于内踝,共同施加使膝关节内翻的应力。首先进行屈膝30°位检查,然后在膝关节完全伸直(0°)位检查,如外侧间隙张开,即为阳性。仅30°位阳性,提示单纯内侧副韧带损伤;如0°位和30°位均阳性,提示内侧副韧带和后内侧复合体同时损伤。

图片


图片





半月板检查

【McMurray 试验】患者仰卧放松。检查者左手扶于膝关节近端,右手握住足踝部。检查内侧半月板时,膝关节极度屈曲位,外旋胫骨并轻度内翻,逐渐被动伸膝。检查外侧半月板时,膝关节极度屈曲位,内旋胫骨并轻度外翻,逐渐被动伸膝。在伸膝过程中出现疼痛或弹响即为阳性。如阳性出现于极度屈膝或刚开始伸膝阶段,提示半月板损伤靠近后方;如出现于接近伸膝位时,提示损伤靠近前方。

图片


研磨试验:又称阿普莱(Apley)试验、膝关节旋转提拉和挤压试验。患者俯卧,屈膝90°,检查者以膝压患者大腿,双手握足跟,沿小腿纵轴上提小腿并作内外旋转活动,出现疼痛为内、外侧副韧带损伤;再挤压膝关节并作内外旋转活动,出现疼痛为半月板损伤。

image.png





足部查体


(1)足部畸形:常见有扁平足、马蹄足、内翻足、外翻足、仰趾足、蹲外翻、弓形足等。

(2)肿胀:创伤、关节炎等均可出现肿胀。

(3)压痛点:创伤及各种关节炎可有局限性压痛或较广泛的压痛。

(4)足踝部关节主被动活动度的检查:踝关节中立位为足与小腿间呈90°角。应检查跖屈、背屈、内外翻角度。跖趾关节、趾间关节以伸直为中立位。

图片




脊柱查体


  • 脊柱畸形:先天性发育畸形、特发性脊柱侧弯均可出现脊柱侧弯畸形;腰椎间盘突出症亦可出现脊柱侧弯;强直性脊柱炎可引起驼背畸形;脊柱结核或椎体压缩骨折,多有后凸畸形。

  • 脊柱活动度:让患者站立,伸直两膝,作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动作,观察其活动度及有无疼痛。各种原因的疼痛及腰肌痉挛均可使脊柱活动度受限。

图片





触诊

确定棘突连线及定位:触诊之**部,检查应立于患者后方正中,右手拇指自上而下触及棘突以判定其有无偏移、后突及确定其顺序数,一般是可根据双侧肩胛下角连线及髂后上嵴连线等判定。

图片


主要注意该肌有无痉挛、触痛(或压痛)及敏感区,从而有助于对伤患的性质、程度及位置进行推断。

图片


寻找压痛点:对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棘间隙压痛点:即在上下棘突间凹陷处有压痛,主要见于椎间盘突出及棘间韧带损伤(或劳损)等。

  • 棘突压痛点:棘突处压痛,在扭伤情况下,多系棘上韧带损伤;跌伤或撞击伤时,尚可见于棘突骨折。

  • 棘突旁压痛:在棘突两侧1-1.5cm压痛,此系脊神经根背侧支受累所致,主要见于椎管内疾患,以脊椎病发作期、椎间盘突出(脱出)症及肿瘤多见 。

  • 颈肩部压痛:枕大神经受累时,压痛点位于乳突和枢椎之间,前斜角肌症候群则位于锁骨上窝;肩周炎时多位于肩关节周围及冈上肌处等 。

  • 背部压痛:胸背部纤维织炎时,压痛点多位于胸7-9棘突处;胸椎结核时一般在病节椎骨棘突处。





叩诊

  • 直接叩诊

  • 间接叩诊


直接叩诊

先沿棘突,再对棘突旁及双侧骶髂关节处依序进行叩击,以判定较为深部的伤患,主要用于对胸腰椎伤病的检查。

图片


间接叩诊

检查者将左手掌置于患者头顶(或双足跟部),右手握拳叩击手背而产生向下(或向上)传导之疼痛。意义同前,多用于对脊柱骨折、结核及肿瘤患者的检查,对伴有脊髓损伤者禁用。

图片




功能活动及测量


  • 颈椎活动范围检查

  • 腰椎活动范围检查




颈椎活动范围检查

  • 一般病例仅令患者作颈部前屈、后伸、旋转与侧屈活动,并与正常对比即可。但对外伤及重症者,不宜行此种检查。

  • 正常情况下,无明显活动受限。而在根型及颈型颈椎病患者中,其对颈椎伸屈影响较多,椎动脉型者则影响颈部旋转活动,其他类型无影响。  

图片





腰椎活动范围检查

包括4种方向

  • 前屈:直立位,自然向前弯腰,双手自然下垂,指尖朝向足面方向。正常腰部呈弧形,一般为90°

  • 仰伸:直立位,患者自然后仰,正常为30°

  • 侧屈(弯):立正位,患者自然弯向侧方。正常为30°

  • 旋转:将骨盆两侧固定,嘱患者分别向左右旋转,并测量双肩连线与骨盆横径所成之角度,一般为30°  

图片





特殊检查

  • 拾物试验:拾取地下物件时,仅屈髋屈膝,而腰部无法弯曲者为阳性。多见于腰椎结核。

  • “4”字试验:诱发骶髂关节疼痛为阳性。若膝部不可放平,则表示髋关节有疾患。

图片


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两腿伸直,分别作直腿抬高。正常两侧抬高幅度相等(>70°)且无疼痛。若一侧抬高幅度明显降低且有疼痛,即为阳性。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者,直腿抬高受限,并有向患侧小腿和足放射痛。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缓慢放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后,再将踝关节被动背屈,如再度出现放射痛,则称为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诊断依据。腰骶劳损、急性骶髂劳损时,患侧抬高受限,但无小腿或足部放射痛。


图片


-END-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作者王丹所有,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阅读1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