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 锁骨骨折的术后处理,看看AO怎么做

2025-10-21
1. **阶段:受伤后至受伤第3周末(炎症期)

●**阶段原则:保护受伤(手术)肢体,以促进顺利愈合。

●**阶段目标:在无并发症的情况下实现愈合,同时为早期活动创造条件。


外部支撑——全天佩戴

当上臂与前臂固定于胸部时,肩关节可获得**固定效果。传统方法是使用悬带支撑肘部与前臂,抵消手臂重量,最简单的悬带是系在颈后的三角巾。


可额外使用绷带环绕肱骨与胸部,限制肩关节进一步活动,确保手臂在悬带内固定牢固。


市售固定装置也能实现类似固定效果,部分带有环绕式绷带支撑,部分则无。


图片

外展支架
对于喙突骨折、肩峰骨折及肩袖手术患者,需通过抬高肢体并使其外展来缓解张力。如示意图所示,可借助所谓的“飞机式夹板”或外展垫实现这一固定效果。

图片


上肢常规活动指导
维持未受累关节的**活动度至关重要,这能通过促进静脉回流与淋巴引流减轻手臂肿胀;主动活动未受累关节可帮助维持本体感觉,进而保障关节的**活动功能。

建议进行以下锻炼:
- 手部的张开与握拳
- 挤压软球

图片

- 腕关节向前、向后弯曲及环形转动
- 张开手掌向两侧活动

图片

- 肘关节的伸展与弯曲

图片

- 双肩放松状态下将肩胛骨向中间挤压
- 颈部轻柔地左右、前后活动及旋转

图片


同侧肢体运动链活动(锁骨-肩胛骨无主动活动)

为实现**康复效果,或当患者恢复进度不理想时,物理治疗指导与监督可能有帮助。

在无重力影响且患者感觉舒适的前提下,开始进行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
- 腰部水平的肩关节外旋
- 腰部水平的肩关节内旋
- 前臂支撑于桌面、肩胛骨不前伸状态下的肩关节前屈(如图所示)

图片


在患者感觉舒适的前提下,进行肩袖与三角肌的等长收缩强化训练。

若出现意外疼痛,应进行X线检查,排除骨折二次移位的可能。

图片


日常生活活动
此阶段,日常生活活动**于个人护理所需活动。

鼓励患者使用患侧手进行中线位置的个人护理活动(如进食、如厕)。

当动作接近**活动范围时需格外小心,在X线检查确认骨折愈合且骨折部位无疼痛前,将手放于背后可能存在风险。

图片

睡眠
患者睡觉时应佩戴悬带,可采取仰卧位或健侧卧位。

仰卧时,需在患侧手臂与肩部下方放置枕头以提供支撑。

部分患者可能会觉得坐位或半卧位睡眠更舒适。

图片

侧卧位睡眠时,可在胸部放置枕头支撑患侧。

图片

卫生
在淋浴间/浴缸内放置防滑垫可提升安全性,淋浴时手臂可轻柔垂于身体两侧。腋窝卫生至关重要,若无人协助,可使用长柄海绵清洁背部与腿部。

图片



2. 第二阶段:受伤后第4周初至第6周末(早期修复期)


第二阶段原则:继续保护受伤(手术)肢体,同时促进组织定向修复。


第二阶段目标:实现受伤组织的确定性愈合,并具备抗重力力量。


外部支撑——从全天佩戴过渡至部分时间佩戴或无需佩戴


夜间以及室内外所有受重力影响的活动中,需使用简易悬带或外展支架。


坐位休息或进行锻炼时,可使用枕头支撑肢体。


图片

常规活动指导
继续进行**阶段的锻炼。

同侧肢体运动链活动(锁骨-肩胛骨有主动活动)
可继续进行**阶段的所有锻炼,并开始引入主动辅助式肩关节抬高至肩部水平的训练。

注意:此阶段应避免将手放于背后及肢体过度交叉内收,以防锁骨与肩胛骨发生不良旋转。

图片


日常生活活动
继续进行**阶段允许的所有活动,同时鼓励进行桌面高度的家务活动(如短力臂够物、食物准备)。

图片


X线检查
此阶段预计可通过X线检查观察到骨折愈合迹象。确认骨折愈合且症状相应减轻后,可进入第三阶段。

3. 第三阶段:受伤后第7周初至第12周末(晚期修复与组织早期重塑期)

第三阶段原则:恢复肢体的本体感觉。


第三阶段目标:通过日常活动促进组织结构正常化与神经再支配,避免二次损伤。


外部支撑——从全天佩戴过渡至无需佩戴


夜间及户外活动时,患者可根据需求选择佩戴悬带支撑。


图片

常规活动指导
继续进行第二阶段的锻炼。

同侧肢体运动链活动(锁骨-肩胛骨有活动)
可继续进行**阶段的所有锻炼,并开始引入主动辅助式肩关节抬高至肩部以上水平的训练。

注意:此阶段允许将手放于背后及肢体交叉内收,这有助于锁骨与肩胛骨的旋转。

可进行肩袖、三角肌及肩胛周围肌肉的等长与等速收缩强化训练。

图片


“肩关节治疗套装”可能有辅助作用,通常包含以下装置:

- 训练杆:患者可借助健侧(如左侧)肩关节被动活动患侧(如右侧)肩关节。

图片

- 绳索滑轮装置:将滑轮固定于患者上方,健侧(如左侧)手臂可带动患侧(如右侧)肩关节完成全范围的被动前屈动作。

图片


当被动活动度改善、主动辅助训练进展良好且骨折完全愈合后,可开始进行力量强化训练。首先通过抗重力主动活动增强力量,随后通过增加肌肉工作时的阻力提升肌力,最后进行耐力训练。

弹性装置(如弹力带)可提供不同程度的阻力,对于运动员患者,最终可过渡到使用阻力训练器械与自由重量进行训练。

图片

日常生活活动
继续进行第二阶段允许的所有活动,同时在患者感觉舒适的前提下,增加社交活动及患侧肢体的主动抬高、外展动作。

X线检查
此阶段预计可通过X线检查观察到骨折愈合迹象。确认骨折愈合且无不良表现(如移位、固定失败、异位骨化)、患者无相关症状后,可进入第四阶段。

4. 第四阶段:受伤后第13周初(重塑与功能整合期)

第四阶段原则:通过**生物力学机制,使本体感觉功能恢复正常。


第四阶段目标:通过训练与实践,实现组织结构正常化与神经再支配,达到**耐力水平。


同侧肢体运动链活动(无活动范围限制)

在监督下开始进行运动专项训练或职业工作强化训练。


日常生活活动

鼓励进行所有活动,包括需要抗阻力抬高与外展肢体的运动及职业活动。


精简肩关节损伤康复阶段核心表(竖屏适配版)

**阶段:炎症期
- 时间:受伤后至第3周末
- 原则:保护受伤肢体,促进愈合
- 目标:无并发症愈合,为早期活动奠基
- 支撑:全天戴悬带/三角巾,必要加绷带;喙突/肩峰骨折、肩袖手术用外展支架
- 训练:1. 未受累关节活动(手张握、腕转动等);2. 无重力肩外旋/内旋;3. 肩袖与三角肌等长收缩
- 日常:**个人护理(进食、如厕),避免手放背后

第二阶段:早期修复期
- 时间:第4周初至第6周末
- 原则:继续保护,促进组织定向修复
- 目标:受伤组织确定愈合,具备抗重力力量
- 支撑:夜间/重力活动戴悬带,坐位休息/锻炼用枕头支撑
- 训练:1. 延续**阶段;2. 主动辅助抬肩至肩部水平
- 日常:加桌面家务(够物、备餐),避免手放背后及过度内收

第三阶段:晚期修复与组织早期重塑期
- 时间:第7周初至第12周末
- 原则:恢复肢体本体感觉
- 目标:组织结构正常化,神经再支配,防二次损伤
- 支撑:夜间/户外按需戴悬带,逐步停用
- 训练:1. 延续第二阶段;2. 主动辅助抬肩至肩部以上;3. 肩周肌肉等长/等速收缩,后期加抗阻训练
- 日常:加社交活动,主动抬肩、外展

第四阶段:重塑与功能整合期
- 时间:第13周初起
- 原则:借**生物力学,恢复本体感觉功能
- 目标:达**耐力,组织结构与神经功能正常
- 支撑:无需常规佩戴
- 训练:1. 运动专项训练;2. 职业工作强化训练
- 日常:鼓励所有活动,包括抗阻力抬肩、外展及职业活动


-END-


声明:本文<侠骨入微>所有,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1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