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是较为常见的骨折占成年人总骨折的3.6%占股骨近端骨折的40%多见于老年人平均年龄74岁左右年轻患者多由高能量损伤引起老年患者多是因为骨质疏松、低能量损伤引起股骨颈骨折属于囊内骨折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的几率高。股骨头和股骨颈的动脉,图源:《奈特人体解剖学图谱》Garden Ⅲ 型:骨折有部分移位,股骨头外展,股骨颈段轻度外旋及上移。Garden Ⅳ 型:骨折完全移位,股骨颈段明显外旋和上移。
保守治疗是治疗无移位股骨颈骨折(GardenI、Ⅱ型)的一种选择,特别是外翻嵌插型骨折。保守治疗过程中存在较高的骨折移位风险121,因此应保持定期随访,如果发生骨折移位,则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及时处理。保守治疗也适用于身体情况差或合并有严重内科疾病无法耐受手术者。对于绝大部分股骨颈骨折患者,首选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骨折类型、移位程度、患者自身状况(年龄、骨质量)、伤前身体条件(伤前活动状态、合并症)等。临床上,一般将年龄小于65岁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定义为“年轻患者”(,年龄大于 75 岁的患者定义为“老年患者”。而年龄在65~75 岁之间的患者,应根据誥胺美还为患苀颺鷓坭次者鷙讎深伤前生理状态决定其属于“年轻患者”还是“老年患者”。当然,年龄只是一般性标准,治疗方案的选雫择还要考虑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实际活动能力和预期功能要求。对年轻患者或者骨骼条件较好的老年患者,手术治疗目标是尽量保留股骨头、避免股骨头坏死,并达到鵲税骨性愈合15,首选闭合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解剖复位和有效固定对获得良好的预后及功能有重要意义对于骨骼质量较差的老年患者或合并疾病多的患者,为了避免或减少因长时间卧床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尽早恢复患者负重行走功能,首选髋关节置换(包括半髋关节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优点:动态滑动机制、方便实现微创置入、操作相对简单、保存骨量、保留股骨头血供。缺点:容易发生螺钉松动、股骨颈短缩移位,对于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手术成功率低。优点:生物力学强度高于 CCS,具有更好地抵抗内翻成角及头部碎片移位的能力,最适用于股骨颈基底型骨折,对于 Pauwels Ⅲ 型骨折或者骨质疏松性骨折也较为适用,抗旋转螺钉的联合使用增强了其旋转稳定性,以便实现更好的滑动加压。缺点:侧方固定钢板较长、手术创伤大、围手术期出血量多。优点:FNS 可同时提供角稳定、旋转稳定和侧方支撑,具有良好的抗短缩、抗内翻能力,相对于 CCS,其减轻了股骨颈短缩程度,缩短了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改善了患者髋关节功能,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新型微创内固定方式。缺点:不适用于合并严重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
对预期寿命长、伤前活动量较大或术后功能要求高、同时合并髋臼骨关节炎、发育不良或其他本来就需要关节置换手术的髋臼病损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推荐采取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ly,THA)治疗。
高龄(年龄大于 80 岁)、活动要求低、身体情况欠佳的老年患者(年龄大于 75 岁) 。半髋关节置换(Hemiarthroplasty,HA)更适合高龄、活动要求低、身体情况欠佳的老年患者无论是年轻患者还是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都应尽量及早手术治疗。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纷繁多样,无论内固定治疗还是关节置换治疗都应遵循治疗原则。
本文参考资料:股骨颈骨折诊疗指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8年11月第20卷第11期,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中,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创伤专家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