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颈骨折是儿童肘关节常见骨折,多发生于4~14岁,儿童桡骨颈骨折占所有儿童肘关节骨折的5%~10%,在所有儿童骨折中占1%。由于儿童桡骨头软骨成分多,相对于成人,骨折容易发生于桡骨颈而不是桡骨头。
常见的损伤原因为肘部处于伸直和前臂旋前位时跌倒,手掌着地,外力沿纵轴向上传导,引起肘部过度外翻,使得桡骨头外侧与肱骨小头发生撞击,产生桡骨头或桡骨颈骨折,骨折块常向外下或后外下旋转移位,骨折时前臂所处的位置决定了桡骨颈骨折骨块移位的方向。
目前对儿童桡骨颈骨折移位的分型较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1962年,Judet等根据X线片测量桡骨头骨骺及桡骨颈成角移位程度制定了Judet分型,Ⅰ型:骨折成角0°,无水平移位;Ⅱ型:骨折端成角小于30°,移位小于横径的1/2;Ⅲ型:骨折端成角30°~60°,移位大于横径的1/2;Ⅳ型,成角60°~90°,完全移位。2、1965年,O’Brien单纯根据桡骨头成角程度进行分型,Ⅰ型:倾斜小于30°为轻度移位;Ⅱ型:30°~60°为中度移位;Ⅲ型:倾斜大于60°为重度移位。3、1992年,Steele等将骨折的成角和移位相结合,将儿童桡骨颈骨折分为四型,Ⅰ型:成角0°~30°,移位10%;Ⅱ型:成角30°~60°,移位大于10%而大于50%;Ⅲ型:成角61°~90°,移位大于50%而小于90%;Ⅳ型:角大于90°,移位大于90%。该分型通过将骨折移位和成角相结合来判断骨折的严重程度,对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作用。
儿童桡骨颈骨折的成角可以通过自我塑性而矫正。Vocke和VonLaer对于小于10岁、桡骨颈骨折成角达50°的儿童采用保守治疗,结果显示骨折成角得到了自我矫正。Bernstein等的研究也证实1例年龄小于6岁的儿童,即使桡骨颈骨折成角达到了60°也获得了自我矫正,但是如果年龄达到了12岁,超过30°的成角将不能自我塑性。多数学者认为在任何年龄段,**成角小于30°,移位小于2mm是可以接受的,成角大于60°在任何年龄段都是不可接受的。当成角介于30°~60°时,要获得最终自我矫正,多大成角是可以接受目前还没有统一意见,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年龄越小自我塑形能力越强。骨折移位比骨折成角更不能接受,因为相对于桡骨干移位的桡骨头导致凸轴效应,影响前臂旋转。
一般认为对于骨骼未成熟的儿童,如果桡骨颈骨折成角小于30°,移位小于2mm,并且旋前旋后功能无受限,不需要复位和手术治疗。2~3周石膏固定,随后早期功能锻炼将获得良好的效果。如果骨折移位和成角程度超过了可接受范围,或者旋转受限,那么可以首先尝试骨折手法闭合复位。其实绝大部分桡骨颈骨折均可以通过手法复位获得较好疗效,需要注意的是反复多次的闭合复位可能加重损伤导致关节僵硬。
下面手把手来教大家复位一例典型病例。
患者外伤后在当地医院拍片示左桡骨颈骨折,桡骨头翻转移位,成角达70°左右,当地医院建议手术治疗,但患者家属拒绝手术治疗,转来我院要求保守治疗。首先,将患肢屈肘九十度,一手拇指触摸到肱骨外上髁后向下滑至桡骨头位置,向内侧按压。按压住桡骨头后在屈肘九十度位将前臂极度旋前然后再将患肢前臂极度旋后,旋转前臂过程中始终维持右手拇指向内按压。最后在右手拇指按压住桡骨头的状态下极度屈肘,即完成了复位,复位完成后采用直角托板固定患肢于屈肘九十度前臂旋后位,也可以石膏固定于屈肘九十度前臂旋后位。复位固定后拍片复查治疗6天后拍片复查治疗15天后拍片复查治疗22天后拍片复查骨折愈合良好,去除外固定,指导功能锻炼。拆除外固定时肘关节屈伸功能稍受限。拆除外固定时旋后功能正常,旋前功能部分受限,指导患者进行循序渐进功能锻炼,配合中药熏洗。伤后32天随访拍片复查伤后32天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注:前言部分内容来自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小儿骨科刘玉昌老师的论文《儿童桡骨颈骨折治疗技术及研究现状》)
声明:内容来源于杨韵琴正骨传承工作室!
德医骨科资讯致力于提供专业且可靠的内容,但不对所有信息的绝对准确性做出无条件承诺。因此,建议所有相关方在采纳本平台信息或将其作为决策基础时,务必进行独立验证与进一步核查,以确保信息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为转载内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配合采取保护措施,以保障双方利益。